ARIETY LIBRARY
品种库
成渝地区动植物品种
资源大数据

宛麦18

发布时间:2023-09-01  


宛麦18

品种种类:粮食作物 -小麦

品种介绍:

特征特性

农艺性状:弱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06天。芽鞘绿色,幼苗直立,分藥力中等;起身拔节快,抽穗较早,株高81厘米,株型较松散,叶片下披,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纺锤型穗,码稀,穗层较厚,护颖肩窄;成熟落黄好,长芒白壳,子粒白色椭圆型,角质,饱满;成产三要素为:667平方米成穗数32.7万、穗粒数32.4粒、千粒重0.0463千克。

抗性:2006-2007年中国河南省植保所对成株期综合抗病性鉴定和接种鉴定试验中:宛麦18中感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高抗纹枯病。综合抗病性优于对照品种豫麦18。南阳是雨涝和病害的常发区,宛麦18在培育选择过程中,加上接种诱发,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经多年严格的抗性选择,获得了较强的抗逆性和综合抗病性。

品质特性: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别于2006、2007年对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品种利用研究室的宛麦18进行两次分析:容重0.798千克/升,粗蛋白(干基)14.02%,湿面筋含量28.4%,降落数值345秒,吸水率0.0609升/0.1千克,形成时间3分,稳定时间2.7分,沉降值0.04925升。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品质显著优于对照品种豫麦18。降落数值为345秒,反映抗穗发芽性较强,子粒饱满度好,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宛麦18丰产性较好,2005-2008年中国河南省区试32点次汇总,平均产量为6492.0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18增产8.24%。其中,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春水组区试,平均产量为7285.5千克/公顷,比对照偃展4110减产3.95%,比对照豫麦18增产3.00%;2006-2007年转组参加省南阳、信阳组区试,平均产量6416.3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18增产2.77%。2007-2008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88.0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18增产6.40%。

 

适种区域

宛麦18适宜在中国河南省南部及周边中高肥力地种植。 

 

栽培技术

  1. 播期:10月15-25日均可播种,最佳播期10月20日。 

  2. 播量:走低播量壮个体途径获得高产。高肥力地块播量90(-120千克)/公顷,中低肥力可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推迟3天增加播量0.5千克/公顷为宜。 

  3. 施肥量:施足底肥,一般中等以上肥力田块施土杂肥30(-45立方米)/公顷,碳酸氢铵750千克/公顷,磷肥600(-750千克)/公顷,硫酸钾150千克/公顷,硫酸锌15千克/公顷、硼酸15千克/公顷。利用冬前有效大分蘖成穗,在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幼穗进入小花分化期,施尿素75(-90千克)/公顷,有利于小花分化及光合产物的运输。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1

联系电话:0